一、超效浅层气浮机的组成
1、气浮机 圆形钢质结构,是污水处理机的主题和核心,内部有释放器、均布器、污水管、出水管、污泥槽、刮泥板系统等组成。释放器置于气浮机中央位置,是生产微气泡的关键部件。溶气罐的溶液气水在这里与废水充分混合,突然释放,产生剧烈搅动和涡流,形成直径约为20-80UM的微气泡,从而粘附于水中的絮凝体上升,清水彻底分离出来。均布器成锥形结构,连接于释放器上,主要作用是将分离开来的清水和污泥均匀散布于罐体中。出水管均布与罐体下部,并通过一根直立主管连接到罐上部溢出,溢出口设有水位调节手柄,便于调节罐内水位。污泥管安装罐体底部,用于排出沉积于罐底的沉积物,罐体上部设有污泥槽,槽上有刮板,刮板不断转动。连续将上浮的污泥刮到污泥槽内,自流至污泥池里。
2、溶气系统 溶气系统主要有溶气罐、储气罐、空气压缩机、高压泵组成。溶气罐是系统中zui关键的部分,其作用就是实现不和空气的充分接触,加速空气溶解。它是一个密闭耐压钢罐,内部设计有挡板、隔套、射流器等元件,可以加速空气和水体的扩散、传质过程,提高溶气效率。
二、设备的技术关键与特点
1、处理效率高: 气浮处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气水所能浮起的浮粒子的zuida绝干重量,我们将其定义为单位浮量,这是衡量溶气水质好坏的一项客观指标。空气属于难溶于水的物质,常压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8%,在0.3Mpa的压力下,溶解度可达到5.4%,如何让这些有限的溶解空气充分发挥作用,是气浮技术的关键.而缩小气泡的直径、增大气泡群密度、改良气泡群均匀度是提高气浮效率的关键,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一个100UM的气泡如果变成等体积的1,所以,UM的气泡,其微量可以达到1000000个,所以,在溶解空气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缩小单个气泡的直径,即可增加气泡群密度,同时气泡群的均匀性也可以得到改善,传统气浮效率低,其zui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所产生的气泡直径过大,主体气泡的直径一般都在50UM以上,气泡群的密度(消能以后单位体积溶气水中所含气泡个数)一般在108/M³以下气泡均匀性(主体气泡群数量占总气泡数量的比例)差,直径大于100UM的气泡占85%以上,这些气泡都属于无效浮选气泡,而且由于气泡直径大导致气泡上升速度过快,致使絮凝体遭到冲击而破裂,浮选效果不理想。而本机所产生的微气泡直径在1UM左右,密度高于102/CM3同时气泡大小均匀,这就保证了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理想的处理效果。
2、溶气利用效率高 本机的溶气利用率近10 0%,传统的涡凹式气浮只有10%左右,而早期的气浮仅为6%左右,气浮效率的高低以溶体压力为例,从0.3Mpa提高到0.5Mpa,其溶气效率zui多也能提高一倍,但能耗却高出好几倍,所以以溶气效果为例,若从50%的溶气效率提高到10 0%。其气浮效率zui多也只能提高一倍,但相应的溶气设备要在结构上就要复杂的多,检修也相应复杂。 经研究表明,只有比漂浮粒子(絮凝前的单个粒子)直径小的气泡,才能与该悬浮粒子发生有效的吸附作用,在自然水体中,短时间内难以沉淀的悬浮粒子,其直径大多在10-30UM,50UM以上的固态悬浮粒子经过几小时的静置,可以自然下沉或浮出水面,乳化液粒子径在0.25-2.5UM之间,其中少量大颗粒直径约10UM左右,所以,1UM左右微气泡对绝大数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这也是本机溶气效率高的直接原因。
3、处理负荷高 本机可以处理悬浮物(SS)含量高达5000-20000mg/L的废水,这个指标是任何传统气浮方式所不能达到的。传统气浮所能分离的(SS)含量一般在1000mg/L左右,仅对SS含量在几百mg/L左右的废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简单实用的压力溶气 本机溶气罐的设计采用了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设计依据,否定了以水力停留时间为主要依据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容量体积大,处理容量大,为增大气、水接触面积采用了四级预混合机构,气、水在极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均相状态。
5、效率高的气泡发生器 传统气浮由于其释放器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也对悬浮效果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如涡凹气浮采用的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吸入的空气打碎而产生气泡,且不论高速旋转的叶轮会同时将絮体搅碎,破坏悬浮物,仅是这种产生气泡的方式,就决定了这种结构无法产生10微米以下的微气泡,所以首先要克服的是气泡发生器结构流程上的缺陷,本机以其合理的设计,实现了空气从溶气水到微气泡的转化,具有以下优势:
(1)以zuida限度的消除溶气水的能量。也就是说,可以zuida限度的使溶气从溶解平衡的高能降到几乎接近常压力的低能值,溶气水的消能是能量的转移,而不是能量的消失。zuida消能,是指获得物理性能优良的微气泡大的前提下,能量转换的zuigao值。本机所采用的气泡发生器的消能比可达99.9%,而普通气泡发生器zuigao只能达到95%。
(2)在获得zuida消能比的前提下,具有zui快的能量消减速度,也就是具有zui短的能量消耗时间,即可以在zui短的时间内获得zuida能量消减比。
(3)溶气水从高能值降到低能值的过程中没有涡流反冲之类的流态产生。众所周知,微气泡自形成之后,就伴随着一系列的气泡合并作用,合并作用是由表面能的自发减少所决定的,两个体积相同的气泡合并后,其表面能减少20.63%。若在释放器中存在有利于气泡合并的结构的话,那通过该装置获得理想的微气泡是不可能的。只能杜绝溶气的涡流,反冲,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微气泡的合并。